2月8日,農(nóng)歷小年。雖然春運已持續(xù)了幾天時間,但唐山長途客運汽車東站依然稍顯冷清,沒有春運的緊張感。
當天上午11時,記者按約好的時間在東站出站口附近找到了長途客車司機田師傅,他左手正拎著一個塑料袋,里面是一份熱氣騰騰的板面。"怕你們來早了找不到我們,就讓她在車里等著,給她買回來吃了!"樸實的田師傅邊說邊把記者帶上車,將面條遞給妻子張大姐。田師傅和張大姐是跑唐山至樂亭縣龐各莊鄉(xiāng)長途客車的一對夫妻檔,今年都51歲了,他們每天往返一趟,除了每年的年三十和初一,二人從未多歇過一天。
"今年我們沒有春運!"田師傅和記者并排坐在長途客車的前排座位上,開口便提到了生意真是難做。張大姐則把裝面條的塑料袋放進一只碗里,在司機座位旁邊低頭吃起來。"原來春節(jié)前我們最忙碌,有時還要加開一兩趟,F(xiàn)在可好,前兩天我們居然走了次\'光板兒’……"沒等田師傅說完,張大姐停住正在攪動面條的手調(diào)侃道:"咱們那天有伴兒,東站還有兩輛車也是這樣情況!"田師傅所說的"光板兒",就是長途車跑了一趟,卻沒有上來一位乘客,只運了一車座位。
"是不是你們發(fā)車的時間與多數(shù)乘客出行時間不太一致?"面對提問,田師傅抬了抬下巴,示意記者向窗外方向張望。"你看,車站那邊放著好多客車呢,都是近兩年陸續(xù)停運的,F(xiàn)在就是乘客太少了,哪個時間段發(fā)車都上不來人!"田師傅的語氣中充滿了無奈。說話時,一輛又一輛客車從出站口開出來,田師傅的目光則追隨著每一輛車,大致報出車上乘客的人數(shù)。不一會兒,與田師傅相鄰停車的長途司機薛師傅也湊過來。平時,這些客車都是每天往返一次,中間在東站大約要待六個多小時,司機們要么在車上睡覺,要么就聚在一起聊天。"有的線路天天賠錢,停運就是賺錢!"薛師傅的話伴著一聲嘆息。他說,現(xiàn)在堅持跑車的司機和乘務員多數(shù)是夫妻,雇人成本太高了,兩口子跟車走就算是打零工呢!
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私家車增多了,選擇乘出租車走遠道兒的也多了,導致長途客運整體行業(yè)遇冷。時代的進步,帶給長途客運車主的是陣陣寒流。
"那你們未來怎么打算?"記者話音未落,田師傅和薛師傅幾乎異口同聲:"接著跑車唄,扔扔不得,撂撂不得!"田師傅說,現(xiàn)在坐車的群體大多集中在"兩頭兒",即老人和孩子,他們不會開車,總不能沒長途車可坐。車主們還有一個期盼:唐山市現(xiàn)在已將長途客車的高速過橋費減半了,說不準,將來有一天還會給長途車一些補貼呢,畢竟他們承擔著部分公共服務的職能。他們同時期待,有關部門能進一步整頓一下"黑出租",以凈化唐山長途客運市場。
為了更好地服務乘客,田師傅現(xiàn)在還盡量滿足一些人的特殊要求,比如稍微繞一下路多送一程,打通乘客回家的"最后一公里"。"現(xiàn)在村村通的水泥路修得都特別好,多送乘客幾步道兒根本都不是事兒!"田師傅的語氣輕快起來。的確,農(nóng)村地區(qū)道路網(wǎng)近年來正在進一步完善,據(jù)統(tǒng)計,截至2017年底,唐山市建成的農(nóng)村道路超過538公里。
通常春節(jié)放假,有不少長途客車要停運。但田師傅說,不管客人多少,他今年還是只休大年三十和初一兩天時間,初二照例正常發(fā)車。"你這個財迷!"薛師傅揶揄一句,兩人都笑了。 |